炮附片二錢四分,白朮一錢六分,茯苓二錢四分,白芍二錢四分,生薑二錢四分
【功效】
溫腎陽,利水氣。
【主治】
陽虛水泛證。
畏寒肢厥,小便不利。
水濕泛濫 |
上干清陽─頭目眩暈 |
水氣凌心─心中悸動 |
|
飲邪上逆,迫肺干胃─咳喘嘔逆 |
|
寒飲流注腸道─泄瀉 |
|
脾腎陽虛,陰寒內停,寒性收引凝滯,不通則痛─腹痛 |
|
水泛肌表─水腫 |
|
飲漬筋肉─肌肉瞤動 |
|
飲泛骨節、經絡─一時站立不穩,或四肢沉重疼痛 |
|
舌脈─ 舌質淡、胖、嫩,有齒印,苔白滑,脈沉細 |
【方義】
君 |
附子 |
溫陽 |
臣 |
白朮 |
健脾燥濕(中焦) |
茯苓 |
健脾滲濕利水(下焦) |
|
生薑 |
溫胃散水(上焦),和胃降逆 |
|
佐 |
(白)芍藥 |
|
本方為治腎陽衰微,脾失健運之常用方。方中附子溫腎助陽、化氣利水;白朮燥濕行水;茯苓淡滲利水,朮苓同用又有健脾之功;生薑溫散水氣,芍藥養血和陰,以防水氣消而生燥熱。
【辨證要點】
1.水濕內停
2.小便不利
3.肢體沉重或浮腫(陽虛水泛下的共性)
4.舌質淡胖
5.苔白脈沉
【加減】
1.水寒犯肺,用乾薑(增強附子的溫陽,同時溫脾肺)、細辛(散水,助附子溫陽,有助宣肺,可治喘咳)。
2.水濕泛濫腸道,陽虛泄瀉,可以不用芍藥(薑附同用,增強溫陽),加乾薑。若有腹痛,還是可以用芍藥。
3.水寒犯胃,嘔逆,可增大生薑用量,(加強和胃降逆),或可加吳茱萸(溫胃祛寒,和胃降逆)、半夏(和胃降逆,燥濕)。
【注意禁忌】
若水腫屬實證而兼氣滯者,不宜使用本方。
【現代應用】
適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、心源性水腫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腸炎、腸結核、美尼爾綜合征等,屬脾腎陽虛,水濕內盛者
複方一般每次服用量為5g,每日兩次,詳請參看盒面服用指示。
每位新訂購客户會獲贈量匙一套,內有1g、 2g、5g量匙各一,方便冲調。